8月2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就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公开征求意见(http://www.caac.gov.cn/HDJL/YJZJ/202208/t20220822_215048.html)。该路线图提出,未来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低空公共航路航线划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今年顺利通过验收的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无人机中心或中心”)牵头承担的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规划与仿真验证系统(英文名称“ARPS”,中文名称“春蚕系统”)重大成果获得行业部门认可的重要体现。推动低空公共航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廖小罕主任为首席的中心研究团队针对未来规模化、商业化无人机应用重点研究的解决方案。
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又称“低空天路”,是无人机中心研究团队率先提出的一项面向规模化无人机低空运行的前瞻性应用研究。自2017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学技术部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下,无人机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以及中国民航局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联手国内其他优势单位,系统开展了低空天路规划与构建科学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系统工程化产品研制,主导形成了IEEE Std 1939.1 TM-2021航路国际标准。低空天路作为无人机空中交通运行的道路基础设施这一观点在2019年得到民航局关注和高度支持。这一年,中国民航局将低空天路概念纳入《促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CCAR-92《民用无人机安全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文件,并鼓励企业及各试验区开展典型场景下的低空天路规划和应用试点工作。今年7月,民航局正式颁布了《城市场景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航线划设规范》。
低空天路是无人机中心主导ARPS项目的核心亮点成果。依托该项目,中心团队开展了低空天路网(天路图)规划、构建与仿真验证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包括智能化算法库、动态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大数据平台、天路网规划构建与仿真验证等功能的春蚕系统(图1)。这是国内外第一个融合了地理信息/遥感/三维高效渲染等多学科技术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可以进行城市低空天路规划设计,并实现了与中国民航局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管理系统(UOM)的耦合。当前,春蚕系统已在天津、杭州、广州、上海等典型区深度应用于城市物流、电力巡检等行业,其丰富的应用工作经验可为无人机综合运行管理部门、行业应用部门、属地化管理/监管部门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基地)综合应用、城市场景、海岛场景和支线物流等多场景的低空天路规划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天路是低空交通重要的构成要素,是低空数字化应用新基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前,低空天路研究和应用工作主要由各研究单位或无人机相关企业为主体进行局部试点示范。相信《路线图》正式颁布后,在国家政策宏观指导和统一规划下,低空天路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大范围实际应用,与载人/载货无人驾驶航空器等交通工具和交通环境等共同构成低空数字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必将有力支撑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
图1. 春蚕系统主要功能界面
(a. 登录界面;b. 网格计算;c. 城市三维影像;d. 仿真飞行; e. 航路规划与构建)
n 低空天路发展大事记
2017年,中国科学院提出发展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概念
2019年,中国民航局《促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研究低空公共航路及关键技术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支持开展低空公共航路研究
2019年,中国科学院立项支持低空公共航路规划和仿真系统(ARPS)研究
2020年,中国民航局CCAR-92《民用无人机安全管理规则》纳入公共航路概念
2021年,中国主导形成IEEE Std 1939.1 TM-2021航路国际标准
2022年,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认证
2022年,中国科学院低空航路重大项目通过验收,春蚕系统研制成功
2022年,中国民航局《城市场景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航线划设规范》发布
2022年,中国民航局颁布《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稿),开展公共航路航线划设成为重大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