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生态学与遥感的思维碰撞——记第一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
来源:生态系统遥感公众号 作者: 发布日期: 2023-10-11 浏览: 0
2023年8月16-20日,第一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顺利召开。大会以“创新生态系统遥感交叉学科”为主题,以生态系统遥感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术研讨为核心,来自生态与遥感两个领域的专...

2023年8月16-20日,第一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顺利召开。大会以“创新生态系统遥感交叉学科”为主题,以生态系统遥感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术研讨为核心,来自生态与遥感两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近600人共同参会,实现了生态学与遥感的思维碰撞,促进了两个学科的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了生态系统遥感的创新和学科建设。

image.png

本次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共有5个致辞和3个大会特邀报告,在连续3天的会议上,共有17个大会主旨报告,26个主题分会场研讨共193个口头报告,以及2个海报专场共45个展板海报。大会受到企业与媒体的高度关注,共有21家生态及遥感领域相关的龙头企业参展,包括央视、新华社、广东卫视、深圳卫视在内的10余家新闻媒体对大会的召开进行了实时报道。

8月17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大会指导委员会主席徐冠华院士在致辞中特别指出了生态系统遥感研究的发展方向:生态系统长期动态演变和趋势、智能星空地一体化多尺度监测、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生态系统三维重建、全球范围合作与数据共享等。随后,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欧阳志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兵研究员、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张亚立副局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李烨所长分别以“遥感科学与生态学的有机契合”、“遥感技术服务于生态环境评估”、“深圳市生态遥感评估实践”和“生态系统遥感的重要意义”的主题为本次大会致辞。

image.png

开幕式上的3个大会特邀报告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郭华东院士和周成虎院士,从“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遥感大数据”的角度指出了当前生态系统遥感的科学前沿,为生态系统遥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image.png

17个大会主旨报告围绕本次会议的14个主题方向展开。其中,17日上午的两个主旨报告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欧阳志云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炳方研究员。欧阳志云研究员以“全国生态系统格局演变与保护”为题,分享了生态系统遥感助力我国生态环境十年/五年遥感评估的实例,系统阐述了我国2000-2015年生态系统格局的演变,并结合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为生态系统保护提出了建议。吴炳方研究员以“生态系统遥感的挑战”为题,详细解释了遥感与生态学科交叉的具体内涵,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两个维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image.png

17日下午的3个主旨报告,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兵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李增元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张兵研究员的报告聚焦“高光谱遥感及其在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报告深入浅出的介绍了高光谱遥感的原理,并以案例的形式,从地物识别、水环境等角度分享了高光谱遥感在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李增元研究员从森林生态系统遥感的角度,系统总结了“森林参数与生物量/碳储量遥感估测”,尤其是详细介绍了最新基于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SAR)的森林生物量估算的进展情况。李新研究员以“生态水文观测-数据-模型同化:从黑河流域到青藏高原”为题,以黑河遥感综合试验为起点,详细介绍了地面观测、多源数据和生态过程模型的同化方法与成果。

image.png

18日上午的3个主旨报告,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林珲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研究员。王艳芬教授以“遥感技术促进生态学研究的思考”为题,结合亲身经历,根据近十年草地生态系统遥感的发展和成果,分析并分享了她对生态系统遥感未来发展的观点;林珲教授分享了“多云多雨环境遥感的探索与实践”,从数据融合和关键要素监测两个维度为生态系统遥感在热带亚热带的多云多雨环境应用提出了解决方案;陈曦研究员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中亚的长期生态系统观测研究为切入点,以“中亚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为题介绍了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遥感的进展和需求。

image.png

18日下午的大会主旨报告邀请到的专家为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朱教君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周国逸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王力哲教授。朱教君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基于‘天-空-塔-地’观测体系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计量”,报告从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计量需求入手,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塔基观测,弥补了区域尺度上长期观测的缺陷;周国逸教授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寻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与水资源维持的协调之路”,提出了这其中一系列的科学问题,并强调生态系统遥感在这条“协调之路”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王力哲教授以“海岛礁环境要素遥感探测”为题,系统介绍了基于先进遥感技术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海岛礁监测方法,并为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遥感的后续发展做出了展望。

image.png

19日上午的大会主旨报告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廖小罕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曾红伟副研究员和中山大学王天星副教授。廖小罕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遥感无人机生态环境应用实践和展望”,对我国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总结,并就无人机遥感在生态系统、国土资源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曾红伟副研究员以“GEOGLAM框架下的先进农情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为题,从农田生态系统遥感的角度,对多源遥感数据、深度学习、以及地面智能观测等先进技术在农情遥感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王天星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南海和极地应用的遥感大数据平台建设”,以海洋生态系统遥感为切入点,介绍了遥感大数据在海洋生态环境、海冰关键要素等监测中的应用。

image.png

19日下午的大会主旨报告人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陈劲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曾源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罗格平研究员。陈劲松研究员以“华南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实践与挑战”为题,介绍了在华南地区复杂环境下土地覆被监测、生态参数反演以及生态系统评估方面的生态系统遥感实践,总结了当前仍然面临的挑战;曾源研究员的报告是“植物多样性遥感监测方法探讨”,报告基于长期在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光谱特征和聚类算法的植物多样性遥感监测技术体系,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监测贡献遥感方案;罗格平研究员以“基于遥感和生态大数据的欧亚大陆气象站生态系统碳通量信息挖掘与时空变化”为题,介绍了以生态定位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样本的思路与方法,并利用遥感对方法进行拓展。

image.png

17日至19日连续三天的26场主题分会场,分别围绕土地覆被与生态系统格局、生态参数与生态系统功能、遥感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重大工程生态效应、生态系统观测网络与设备平台、生态系统遥感大数据与生态云、生物多样性遥感、森林生态系统遥感、草地生态系统遥感、农田生态系统遥感、湿地生态系统遥感、城市生态系统遥感、荒漠生态系统遥感、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遥感14个主题开展学术研讨,精彩纷呈,讨论热烈。除了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外,还有来自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等领域行业从业人员的深度参与。

image.png

19日下午的闭幕式上,大会组委会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炳方研究员在闭幕式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大会组委会主席吴炳方研究员、陈劲松研究员和庞勇研究员为各分会场评选出的22个优秀青年口头报告、4个优秀研究生论坛报告和4个优秀海报获奖人员颁发了表彰证书,鼓励他们为生态系统遥感学科的发展贡献更多年轻人的智慧。最后,大会组委会主席吴炳方研究员宣布,第二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将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办,预计将于2025年8月在乌鲁木齐召开。

image.png

大会闭幕后,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举行了第三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共有23名委员参与了线下讨论。会议首先进行了各位委员的自我介绍,随后系统回顾了专委会的历史和宗旨,明确了业务范围和任务,对前两届专委会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特别针对专委会2023年以后的工作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进行了规划,尤其对10月28-30日将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及生态遥感专委会的主题分会场会议组织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最后,专委会主任委员吴炳方研究员对专委会的工作职责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专委会要促进遥感科学和生态学的交流,促进学科的深度融合,推动生态系统遥感交叉学科的长足发展;二是专委会要引领生态系统遥感的学科建设,在构建生态系统遥感方法论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基本变量和生态系统遥感应用范式两个维度让生态系统遥感更好的服务生态学研究;三是专委会必须做好学术道德建设,专委会成员务必要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从我做起,拒绝学术不正之风,对于身边的学术道德问题,要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敢于对有道德问题的人说不。

image.png

大会的组织形式上也打破常规,除开幕式和闭幕式外,其余每个半天都采用大会主旨报告和分会场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参会人员既能充分了解“学术大咖”的精彩观点,也能和各自领域内的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大会专门设立研究生论坛,并邀请主题相关的专家现场点评,从专业角度给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此外,大会在《遥感学报》直播号的支持下,在微信和B站对大会开幕式、特邀报告和大会主旨报告进行了直播,在线听众近万人。

2014年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生态学学会开始筹备以来,经历了三届专业委员会的不断努力,生态系统遥感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完备的交叉学科体系。第一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的圆满落幕,更是标志着我国生态系统遥感从最初的星星之火成功进入燎原之势的全新阶段。后续,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继续砥砺前行,通过创新发展,推动生态系统遥感的全面发展。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VXiADKr1vxrKBpTEyWPiQ